人类简史——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相遇
最近被安利了多次“简史”类的书。很可能是因为厚本的史书已经成为了人文学院们书架上的“过时货”,而简史正成为一种更好的“快速消费”。毕竟入乡就需要随俗,那最近索性就来读一读简史类的书籍。而所读的第一本简史(如果不算《时间简史》的话)就选最近被盛誉无数的《人类简史》吧。
诶,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
开始概览的时候,书中的观点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惊喜或者让我难以接受的地方,多数观点我都曾见识过。
比如——被进化论支配的人类其实就是一个和猩猩差不多的物种,甚至和我们最恨的老鼠都有八成相似,而且我们在进化的齿轮中也似乎只有因果而没有目的!这些观点在学习中学生物和初读《自私的基因》的时候大都已经遇见,由此我也相信作者本人是一个博览群书并博得众长的意见传播者。又如,文化寄生的说法,我也在之前的《失控》中有遇见过。而之前在哲学通识课中,了解到了语言之于社会的重要性,而“人们所谓的意义都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故事中”可能是抄写某个名人名言的时候遇到的“意义之网”之类的只言片语。对于 150 人理论呢,貌似是复杂网络的一些书里有提到过。
不过作者自有厉害之处,他居然可以把如此多的观点都融合进入他自己的这一套理论中。这也印证了社会物理学的一个观点:最厉害最有价值的可能不是观点的产生节点,而是将观点传播出去的节点。
全书脉络
全书的脉络很清晰,从远古人类,到认知革命,再到农业革命,接着是全球化,进而是科学革命,最后是未来。
大概全书是从“人类很普通”开始讲起。在 DNA 上我们并没有太多优势,在当年许多的不同的人种里,我们的优势也就只剩下比较爱 YY 爱八卦。就是因为这点微小的差别,让我们和其他生物区别开来,甚至构建起了所有人类共同想象的一个大社会,成了地球上的霸主(确定霸主不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
随着会使用火,又学会了种植,我们逐渐的开始定居,产生了农业革命。又因为我们的好奇心,让整个地球的人类开始走上了互坑的道路,直到近代,虽然我们遗传上来说并没有太多不同,但是依旧有一条很成体系的鄙视链。当然,这个鄙视链把我们带向了全球化。这时候,我们人类的自然认知协作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所以必须要有一种被大家共同相信的东西来让整个世界里的人类协作起来,于是有了金钱,之后因为科学主义的诞生,让我们相信未来的世界会变得更好,所以由此诞生了资本主义。最后文章讨论了一下未来(开始想象人工智能)和幸福(倒不如写一些积极心理学),不过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
有意思的片段
作者用了许多示例来阐释人类讲故事和编写故事的能力。
从远古图腾到近代的宗教,都是由于人们共同相信某种超自然的存在而让不熟悉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特别是作者介绍宗教脉络的章节很符合我的胃口,从泛神论到多神论再到一神论,以至于最后的二元论和非神论都有涉及,并且很清晰地整理出了其中的脉络。
不仅仅如此,我们的帝国和法律,甚至连货币也都是共同想象的产物,因为我们相信,所以才会存在。虽然是超越的存在,但在我们的大脑里,却是如此的真实。而我们现在也正要把这种超越的存在(不知是不是可以用层层隐喻来解释这个体系),变成像我们这样的现实存在。
我们的资本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社会主义,不也是如此?正因为我们都相信,所以才会存在。我们现在所享有的这一切,并不是应该有的,而是在无数先烈英杰们的伟大思想和流血牺牲中才逐渐让大家都相信和接受的。虽然这些都是超越而抽象的存在,但对于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重要,这一切是多么的真实。
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关于历史的论述。
历史上的每一个时间点,都像是一个十字路口。虽然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只剩单行道,但到未来却有无数岔路可走。其中某些路比较宽、比较平坦,路标比较明确,所以也是比较可能的选择。然而,历史有时候就是选了一些完全出人意表的道路。
乔布斯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之前学过的看似无用的课程(譬如他学习关于字体的课程)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一样,到了后来,才会逐渐发现原来有一条线,可以将他们一一串起,变成一整条珍珠项链。这句话我也经常转述给他人。
提问时间
作者的理论对于艺术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为何人们对于艺术作品(多数也是超越之物)可以产生愉悦感,而这和历史有什么关系?莫非艺术也源于人们的共同向想,但是我们并不是相信或者喜欢艺术作品里的某个故事,只是有一种说不出的赏心悦目呀?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自由和平等互斥的论述,我觉得不能接受。我认为的自由指的是社会意义上自由,如孟子所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而平等在我眼里也并不等于平均。虽说这两者很难同时得兼,但也并不存在可以拿得出说的矛盾之处。所以矛盾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最后一个疑问是这本书作为一个商业读物,是不是并不会非常客观地描述所有观点,而有所取舍地使用一些观点来提升销量?对于同样的事实,解释的理论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会大相径庭,作者会不会隐藏掉了许多更加合理解释?在全文,没有见到作者对人类(哪怕是自己)先天观点的分析。在最后作者关于幸福心理的论述中更给我一种他希望紧扣时代心理成为畅销书而强行加入内容的感觉。所以,到底有多少观点和他的观点是相对或者相反?这需要做更大量的类比阅读,才会有答案。
向混沌致敬
我们从哪来,到哪去?为何而来,为何而去?虽然我们使用人类特有的想象赋予我们的世界以意义,但是这些关于意义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可能眼前只有一片混沌,永远也无法回答。可能是因为我们本身的局限(我虽然很小心,但还在这里用了“因为”二字,然而我们这个世界真的是具有因果关系的么?这无法确实——休谟问题一),就比如刚刚因为“因为”二字所起的疑惑。大概是我们大脑的先天因素造成的整个局限,我们并不能用我们的知识体系解决一切问题。所以,现代的科学主义所认为的进步真的会是无穷的么?而进步的具体定义又是什么?就算有人给出了定义,那我们把它们放在范畴中讨论就真的合适么?
这一系列的问题,答案可能都是混沌。
所以,为何要被这么多的意义捆绑?为什么事事都要争先恐后? 不如骑一辆小黄车,去奥森公园呼吸一下春天的空气,然后再饱餐一顿? @在没有微软的纯洁世界里 的全体成员,走起!